2008年8月8号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天,而在这之前奥运火炬的传递过程中,拉萨也成了备受瞩目的焦点。
在刚刚平息的那场严重暴力事件的背后,有着太多官兵的牺牲和付出。可就在执勤任务艰巨,人员相对欠缺的情况下,我们又接到了上级赋予的新任务:护卫奥运火炬在拉萨路段的平安传递。
当然执行此次任务的不止我部队还有很多兄弟单位的官兵们。之所以出动这么多的警备力量,策划如此周密的战略部署,目的只有一个:必保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的万无一失。
说到这你可能会有疑问:难道身为文艺兵的你们也会参加吗?
没错,我们很荣幸的成为了安保人员当中的其中一名。因为我们要护卫的路段很长,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,文艺兵也是兵,女兵也是兵。同样是军人,同样有这个责任和义务。在如此的紧要关头,组织能够让我们参加这次的护卫任务,就我个人而言,我是深感荣幸的。
(其实,在写回忆录的起初,我就深深的感到对于自己爱写日记的这个习惯能够一直保持到现在,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。因为,看着当时的日记,我就可以清晰的回想起每一个大事件的发生,经过和结果,和处在那个时候的内心感触。既简单,又单纯,且美好。)
就在奥运火炬传递的前一晚,我们在上级的领导下到所属路段做最后的兵员部署。回到支队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,在领过干粮过后,战友们连衣服都没脱就睡下了。因为,凌晨三点半我们就要出发,站到自己所属的执勤岗位上。
我还记得在出发前,我们每个人都领了一条紫色的丝带别在了胳膊的口袋上。
气氛相当紧张,坐在解放车上的我们都特别的沉默。因此次任务艰巨,尽管我们部署周密,也同样担心会发生临时状况。小超在旁边抱着我对我说别害怕,她就在两米以外的地方保护着我。听她这么说你一定觉得我很柔弱,可实际上这只能说明她足够关心爱护我。但是我必须承认,只有她,才是我的信心和依靠。
这是我们第一次执行大型任务。
事实上,参观奥运火炬传递的当地人民七点钟才能按顺序入场,而我们四点中的时候就已经人员全部到位,开始了护卫执勤工作。
在微弱的路灯下,我们能看见的只有两米以外的战友,宽阔的马路和眼前的这片湿地了。因为道路早已经被封锁,况且离入场时间还远,领导特许我们可以稍稍放松,可以站一会儿,坐一会儿。可即使是这样,感觉时间依旧过的很慢。特别是到了五点左右,站在路边的台阶上我就开始犯困。不知道过了多久,身子一个前倾,一头栽了下去。突然被惊醒的我才知道,自己已经练就了一身站着都能睡着的神功。
可能是突然精神了的原因,除了感觉有点小冷以外,肚子好像也饿了。叫上小超,我们一起掏出装在口袋里的压缩饼干,满足的吃了起来。话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压缩饼干,一口咬下去硬邦邦的。不过,细细品味之后,感觉还挺好吃的。
眼看着天渐渐亮了起来。已经六点多了,离群众入场的时间越来越近,我们也都按照要求,跨立站好。可谁知天空此时竟下起了蒙蒙细雨。但不管天气如何,我们都必须像颗大树一样伫立在那,这是要求。
虽然需要护卫的道路很长,但是在整个执行此次任务中只有我们几个女兵。身着迷彩服,头戴迷彩帽,统一盘起长发的我们在淅沥的小雨中精神焕发,站姿挺拔。被前来视察工作的看到后非常欣慰并称赞我们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。
因为考虑我们平时执勤任务少,灵敏度和观察能力不够缜密,所以,所有的女兵是背对着马路,负责看守湿地方向的状况,只有男兵是正对马路,时刻提高警惕,确保火炬平安传递的。
所以说实话,从群众入场,奥运火炬手从身后跑过到群众退场,我一个头都没有回,因为这是要求,这是对每一个背对着马路的士兵的规定。你肯定觉得会说:你也太老实了吧。是啊,我就是这么老实,这么听话的一个人。
虽然我是背对着马路,但我的内心却跟随着身后的声音一起,感受着那激情澎湃的时刻。
起初,群众入场的声音并没有想象中的热闹,这或许是因为进场前提了要求吧。但是随着远处整齐的欢呼声,感觉奥运火炬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,身后的声音越来越大,来自大人的,还有孩子的,他们一口同声,大声呼喊着:中国加油!中国加油!
中国加油!中国加油!忍不住和他们一起呼喊的我突然热泪盈眶。虽然我的声音并不大,可是心中早已汹涌澎湃。我多想回头看一眼这如火如荼的场面。可是我不能,我只能这样感受着,感受着它的神圣和热烈。
就这样,在一阵欢呼声中,我们送走了期待已久的传递盛世。等到我们集合带回的时候已经中午十一点多。不管我们付出了多少,只要奥运火炬能够平安的进行下一个传递,我想,身为军人的我们,就是值得骄傲的。
虽然在回去的路途中战友们都很疲累,但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依然能够赶走疲倦的面容。我们一路唱着凯旋归来的军歌,斗志昂扬。
这是我们在离开借住支队之前做的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儿,除了深感荣幸,它也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次意义非凡的人生经历。
提到离开,我们也是相当有福气的一群人。因为这一次,我们是跟随机关大部队,一起住进了宾馆。
说到宾馆,你可千万不要误会,我们可不是去住什么单间或者标准套房。部队没有那么阔气,也不可能如此奢侈的消耗经费,更何况我们还是来执行任务的。所以,除了宾馆的基本设施以外,里里外外没有多余的一张床,一个人。
我们住的是由床铺拼凑起来的大通铺,吃的是炊事班班长们做的大馒头。虽然卫生标准苛刻到让人头脑发胀(白床单铺的要和白纸一样平;携行包和背囊,边边角角都要体现出棱角;被子就差没用发胶定型了。)但是比起在支队的日子,这里简直就是天堂了。我们再也不用来来回回的提水,再也不用大晚上的到下楼上厕所。终于脱离了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帐篷,男兵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所以,这里的条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超幸福的。虽然,我们依旧没有找到一个适合排练的场地。
眼看着伙食是一天比一天丰盛,我们越发担心自己一天比一天肥胖。即使,每到吃饭的时候都要告诉自己要控制,控制,有什么好吃的也要控制。可是,原谅我没控制住。
说道自己贪吃,其实我也没吃什么(偷笑,嘻嘻。)
每天,每周都是按照菜谱吃着炊事班班长们做的饭菜,除了那几道在特定时间才会有的菜以外,真的没有什么是值得特别期待的。就我个人而言,那会儿最能让我满足,甚至每天早饭都渴望吃到的就是馒头里面夹上炊事班做的特色辣椒,外夹一个鸡蛋放里面,如果再放一点老干妈,哇,那味道简直是太好吃了。好吃到每顿至少我都要吃上两个馒头。
哈哈,作为一个舞蹈演员我确实有点放肆了。不过,这几乎是我们每个女兵都爱的美食,不止我一个人哦。
再说,这也是沾了机关领导的光,不然,我们也享受不了这么好的待遇。可是,即便在吃住方面得到改善,战友们也因此开心了不少。但是,对依然找不到合适的排练场地这个状况,让我们又再次陷入迷茫。
我们在宾馆的各个算得上宽敞的地方都排练过。比如,宾馆的大厅;餐厅;楼房后面;顶楼;甚至阴天下雨实在没地方排练的情况下还在楼道里练过功。每日每晚我们都像一群搬家的老鼠,到处蹿。
到处窜是一点儿也没瞎说,但是我们也是有两个固定的场所。一个就是战友们吃饭的餐厅,一个就是几乎没有人会到访的顶楼天台。
每次去餐厅排练的时候,我们都要先将桌子椅子搬开,挪出足够的空间之后再开始排练。看着炊事班的班长们把饭菜都端出来之后,在将桌椅按原位放好。
其实,能有个餐厅让我们排练已经很好了。虽然我们每天都要负责打算卫生,虽然要整天面对一股油腥味,但是风吹不着,日头晒不着的日子,总要好过以前那个有闷有热的样板桑拿房。
当然,除了餐厅,我们最经常排练的地方就只有天台上了。与其相比,我对那儿是真喜欢,也是真头疼。
喜欢是因为在天气风和日丽的时候空气新鲜,视野开阔。最大的满足就是站在天台上可以一眼望到布达拉宫的背影。面对这座雄伟的建筑,想到虔诚的信徒,那儿总是能让我原本可能浮躁的心安静下来。
那为什么会“头疼”,原因其实很简单,就是因为那个大大的太阳。
番茄说:感谢打赏的各位作者,收到大家的支持,番茄深表感激。